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

欢迎来到泗县文明网!

最美泗州人

您的位置:首页 >> 最美泗州人

    “宿州好人”----修路万里的七旬老汉马玉怀

    [来源:韩昌盛] [作者: ] 日期: 2013-11-14

         

     

          他既不是养路工,也不是环卫工,他今年已逾古稀,然而,为让乡亲走上“平安路”、“致富路”,十多年来,他在泗县北部的乡镇村落间,风雨无阻,义务修路上万里。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安徽日报》等媒体报道。他就是泗县大庄镇新刘村小蒋庄农民马玉环。

     


          老马原在大庄广播站工作,1981年被裁员后,他嫌“太清闲”而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看到村里刚铺好的砂石路被过往车辆轧得大坑连小坑,村里作物运不出,娃们上学受影响,他决心义务修路。首先铺了一段村里到学校的路,起先干活时家人不理解,他只敢趁黑修路,后来才逐渐改在白天干。然而,一些风凉话传开了:“是不是有谁花钱雇他? ”“这老头是不是神经病? ”……令人欣慰的是,老马的坚持换来了越来越多村民的理解,后来,只要老马修路,就有好心人端茶送水,拿烟拿糖犒劳他。
          老马修路贵在坚持。农忙时看机械压坏了路,怕耽误乡亲运庄稼,停下自家的活就去修路。农闲时,骑着自行车,十里八乡 转悠,发现哪儿路坏了,就回来带工具上工。时间长了,附近方圆三四十里的路,他在心中画了个地图,清清楚楚。烈日当头,老马修过。毛毛细雨,老马修过。新年的鞭炮噼里啪啦,老马照样修路。不耽搁,不议论,不听闲话,老马一门心思,在村间大道、田间小道上缝缝补补,拍拍打打。
          时间长了,老马的义举像块磁石,吸引了一批“追随者”。 今年84岁的刘西中老人在老伴去世后,日日以打牌消磨时光,看到马玉怀修路修到他家门口时,深受感动:“你一个外庄人都为我们干,我们本庄人还能袖手旁观吗?”老人从此如影随形,跟着老马一块修路。由于太卖力,刘西中老人去年春天在刘集庄修石子路时跌到路边土沟里,昏迷了半小时才苏醒。 多年来,曾有许多老人都自带钢耙、铁镐等工具,加入老马的队伍,其中,周德胜、商士斌、王行生、黄正礼、万家珍等老人更是风雨无阻。老马的队伍成为大庄镇的一道不变的风景。“他们就像一个人似的,每天一早,人家上班,他们上路。”村民们说。今年午收前,由于进村的路被轧坏,收割机不愿进村,乡亲们可着急了,马玉环的修路队加班加点平整了5里路,为收割机“开道”,确保了午收颗粒归仓。
          十余年间,老马修路队义务修路5000公里以上,感动方圆百里。有人赠他们一副对联:众老汉义务修路十数载,不老情甘洒乡间万余里。

     


          马玉怀等人为修路用坏的铁锨、铁耙有十几把,穿破的鞋有几十双。身上的伤疤、手上的血茧历历可见。
         “垫个路,平个坑,不费啥力,就算发挥一点余热吧。每天都有所成就,再苦再累也高兴,感觉这一天没白活。 ”马玉怀老汉说,“现在只要看到路上有一个坑,心里就发堵。每填平路上一个坑,就好像填平心里一个坑一样。 ”
          善行传递,温暖发酵。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差不多每天都上路,见坑就填,就沟就平,分文不取。
          老人们的义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村民刘西园夫妇隔三差五到路上送糖开水给老人们喝;老人的车坏了,附近修车铺免费修理;老人家里缺劳力,午收时村民们主动帮忙。一位货车司机每次路过都下车问候,还给每位老人送件围裙挡灰。一些拆房户听说他们修路,把废料拱手相送,甚至免费提供大车运送。家人的支持更是为老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周德胜97岁的老母亲经常让儿媳用轮椅推着她到村道旁,鼓励正在修路的儿子:“修路积德,长命百岁。”

     


          老马坚持了二十年。坚守更多的缘于感恩。“现在国家惠农政策这么好,农民种地不交税还拿补贴,政府还帮助收割,年轻人出去打工每月又往家里寄钱,农村人生活越来越红火。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没什么能为社会服务的,帮着村里修修路总是可以的。”马玉环淳朴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