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

欢迎来到泗县文明网!

最美泗州人

您的位置:首页 >> 最美泗州人

    最美泗州人赵光怀:24年守护古墓群 地域文化永流传

    [来源:] [作者: ] 日期: 2021-11-09

      人物简介:赵光怀,1955年生,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屏山镇老山村秦集圩庄村民,“泗县好人”“宿州好人”。


      事迹简介:村里一次偶然的文物发掘,改变了赵光怀的一生。家乡的文化根脉像磁石一般,吸引了他所有的关注。从那一刻起,他忘我地投入文物保护工作。自1997年起,他义务担任基层文物保护员,守护洼张山汉墓群24年。他二十四年如一日,默默巡查,穿坏了衣,踏烂了鞋,磨破了嘴,只为守护好洼张山古墓群。他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从未离乡。生活的贫困、家人的反对以及各种困难,都没有改变他的初衷,没有动摇他的坚守。正是有了赵光怀的努力,村子里文化味儿才更浓,乡亲们的凝聚力才更强。2020年,他荣获安徽省“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和“最美村级文化带头人”称号。
      正文:
      浩荡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许多遗产,古墓葬是人类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看似毫不起眼的墓穴,或许就是一座古迹。他用二十四载光阴,默默守护。
      一大早,雨淅淅沥沥下起来。赵光怀不敢耽搁,他要出门巡查……
      盛夏时节,雨连下好几天,山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走下来,赵光怀的鞋上沾满了泥。这条对外人而言难走的路,他却驾轻就熟。这条路,天气好的时候,来回一趟需要两个小时,赵光怀已坚持走了24年。
      2020年6月,安徽省文物局关于“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评选结果公示,泗县屏山镇洼张山汉墓群义务文保员赵光怀荣列其中。8月25日,《人民日报》6版以“农民赵光怀默默看守汉代古墓群——一句承诺,二十三年坚守”为题,报道他的感人事迹。
      心系文物,二十四载义务守护
      1997年10月,泗县屏山镇沟赵村秦圩庄村民赵光怀在上山劳作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该处洼张山山坡上有一处裸露在外的石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平时喜好文物的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墓葬,便及时向当时的县文化局进行了报告。经县文化局勘察,初步判断为一处汉代墓葬,随即向省文物局进行报告,经省文物局批准同意,安排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地挖掘。在考古挖掘期间,赵光怀义务参与工作,协助省考古所和县文化局进行挖掘清理和出土文物的管护、运输工作。经考古挖掘,该处墓群共出土62块汉画像石,造型精美、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经鉴定全部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研究泗县汉代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现已成为泗县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源。1999年11月12日,泗县洼张山汉墓群被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在考古挖掘这段时间,赵光怀和考古队员熟了,大家一起聊天,一边感叹汉墓群文物珍贵,一边担忧考古队离开后如何保护这些文物。与此同时,泗县文物保护部门也正在为此事发愁。经过研究商讨,1997年11月20日,泗县文化局决定特聘赵光怀为文物保护员。“这里就交给你了。”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行,俺会好好做的。”短短7个字的回答,分量其实很重很重,赵光怀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句承诺,二十四年坚守,这一守,便是24个春秋冬夏呀。此后二十四年间,他义务守护着洼张山汉墓群,定期去进行巡查管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由于该处地处山顶,地势平坦,地理位置较好,山下许多农民都想把逝者埋葬在那里。赵光怀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提前过去反反复复的和人家进行沟通,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告诉他们那一片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之内不能有破坏行为。因为文物巡护工作,赵光怀在工作初期,一直受到大家的不解,村民们认为政府不给他一分钱,而他还这样多管闲事,费力不讨好。面对这些质疑和误解,赵光怀就和村民们耐心做工作。他一直说洼张山的这些东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宝贵的历史见证,说明我们这儿很早就有人生活了,而且还是一个富裕的地方,能够保存下来,很不容易,这既是国家的东西,也是当地的骄傲,破坏了就没有了,谁破坏谁就是罪人,通过长年累月的宣传,赵光怀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洼张山汉墓群得到了很好的管护。
      主动学习,积极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和向身边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赵光怀长期以来一直主动加强对文物知识的学习,深入钻研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除了对基本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学习研读之外,赵光怀还积极向泗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借阅文物保护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长期订阅《文物考古年报》《文物》杂志等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深入学习了解文物保护管理的要求。
      赵光怀不仅对洼张山汉墓群进行义务管护,他还积极发动身边群众进行文物保护。屏山镇老山村历史悠久,汉代文物遗迹遗存较多,赵光怀经常到各处和村民沟通交流,告诉大家在田间地头发现东西要及时上交,渐渐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个习惯,发现陶片等一些文物标本和器物,都会主动联系赵光怀,交给他进行保存,赵光怀把这些东西精心保管,及时向县文物部门报告,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2018年,由于赵光怀的工作事迹突出,经县文广新局报请,泗县人民政府授予赵光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薪火传承,把文物管护工作传下去
      赵光怀不仅自己对文物保护工作满怀热情,他还发动家人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对文物保护工作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洼张山汉墓群的巡护工作。同时,赵光怀还积极收集整理资料,挖掘地方文化文物资源,在当地村史馆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多次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充分保护利用好当地的文化文物资源。目前,赵光怀所在的乡村已被泗县人民政府作为重点文化乡村进行打造,整个村庄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文化氛围浓厚,成为泗县乡村文化建设的示范村。
      赵光怀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二十四年如一日的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用他最朴实、最简单、最纯粹的文物情怀,守护着洼张山汉墓群的一方土地。目前,泗县洼张山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来自中国汉画学会、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等多个专业团体先后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泗县洼张山汉墓群的保护利用工作,现已成为泗县文旅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在不久的将来,着力打造成为泗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亮点。这些都与赵光怀二十四年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赵光怀的义举也见证了基层广大劳动人民对文物的深厚情怀,在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努力下,在赵光怀这样的社会志愿者的付出下,我们一定可以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