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

欢迎来到泗县文明网!

文明创建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泗县探索推出“红色乡贤”解民忧

    [来源:] [作者: ] 日期: 2022-05-16

      泗县充分调动“红色乡贤”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报名及村(社区)推送的选拔方式,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有群众基础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利用其在群众威信、说教感染方面的优势,建立一支涵盖市容村貌文明督导、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百姓名嘴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等老党员干部志愿队伍,解决一批村(社区)难点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脱贫摘帽”“乡村全面振兴”的稳步实现,安徽省泗县的经济获得了大跨步发展,伴随着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诸如邻里关系、赡养老人、土地征收等也呈现多发频发态势,调处不当很容易引发大的隐患,降低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针对当前纠纷的新形式、新特点,宿州市泗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出“红色乡贤”解民忧新模式,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乡贤”的作用,搭建村级一站式调解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新格局。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的矛盾调处机制。围绕镇矛盾调处工作精神,组建村级矛盾调处中心,村党总支书记任中心组长,成员由村两委、“五老乡贤”组成,并以乡贤名字命名设置人民调解室。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土地所等镇直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和协调指挥。据统计,目前已建立187个村级调解委员会,12个镇级调解委员会。
      创新全要素网格化管理平台。创造性使用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五老乡贤”地方人才力量,搭建村级调解平台,推行纠纷信息网格员制度、推出“五老乡贤”调解员新模式,将涉及乡村振兴的法律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全要素网格管理,通过优化网格化机制,做实精细化治理,规范网格纠纷化解,在日常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的同时,针对简易纠纷,就地化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化办”。
      坚持“预防为主、抓早抓小”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村“两委”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村组干部和五老乡贤们分片上门走访农户,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通过唠家常等方式,一线走访,一线调解,随时发现解决群众的小问题小矛盾,避免“小事拖大”酿成大问题,建立抓早、抓小、抓源头的预防措施和运行机制。调处中心设立值班、考勤制度,群众来访必记录,调处情况随时跟进“回头看”,杜绝事后调解和“花钱买平安”,达到预警在先,整体联动的效果。
      泗县大路口镇河平村“红色乡贤”服务中心人员一直秉持“小事不出室,大事不出居”的调解理念,调解员们积极借助地缘、人缘、亲缘各种关系来协助村两委化解群众田边地头、宅基、婆媳、邻里之间的一些矛盾。该村的卢灿喜和陈爱侠,由于承包土地费用问题,发生了矛盾,双方在田间对峙,矛盾一触即发,红色乡贤得知此事,立刻赶往现场,了解双方矛盾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卢灿喜能够按时种植山芋,而陈爱侠也得到了本应该领到的费用。河平村“红色乡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近70余起。
      今年初,泗县司法局全面推行“宿纷速调+红色乡贤”调解新模式,即在村(社区)层面建立调委会,保证“一村三调解员”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镇乡(街道)层面,在建设好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基础上,依托县“矛调中心”与信访、法院、检察、公安、镇综治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对接机制,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纠纷领域,如医患、物业、劳动、交通事故等纠纷,聘请有相应业务特长的有关方面人士直接参与镇乡(街道)联合调解,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和公信力。
      据了解,泗县司法局依托村(社区)党组织选择在职党员干部、优秀老党员、退休教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建立“红色乡贤”信息数据库,打造“党建+乡贤”平台。如今全县已累计建立“红色乡贤”服务队187支,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参与村级事务千余次,为促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第一季度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57次,调解成功519件,其中信访17件,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安在线 吴林林 李梦伟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