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

欢迎来到泗县文明网!

文明创建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泗县:“文明号”里谱新韵 移风易俗开繁花

    [来源:] [作者: ] 日期: 2022-01-17

      近年来,泗县为遏制部分村民喜(丧)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以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以该县泗城镇为示范点,以推进移风易俗为关键点,以助力乡村振兴为落脚点,针对农村红白宴创新开辟“流动新风堂”,切实给乡村宴席“降降价”,给从业者的市场监管“加加码”,给事主的虚荣心“退退烧”。真正将“流动新风堂”打造成为勤俭节约的“主阵地”、人情减负的“大平台”、文明新风的“实践站”。


    “流动新风堂”开到村民家门口

      注重便捷程度,送到自家门口的“体面席”泗县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指导泗城镇,把近30辆闲置大巴车改造成“流动新风堂”,村民谁家有红白事,大巴车就直接开到家门口,达到了“事主办宴省心、就餐环境放心”的效果。规范办事流程搭架子。泗城镇党委明确规定各村民委员会作为“流动新风堂”的管理单位,村民有需要办宴席的,首先到为民服务中心登记进行“点单”,村委会在收到登记后,对流动大巴车从业者进行“派单”,相应的“流动新风堂”进行“接单”,实现了村委会对事主与从业者的双向管理。规范办事标准撑面子。将“流动新风堂”进行“四全+三化”改造,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流动星级酒店”,即“锅碗板凳保障全、空调电视配套全、主厨司机人员全、随车厨房设施全”。车厢外张贴“流动新风堂”标识,车厢内悬挂乡风文明宣传标牌,实现标识统一化,让新风跟着礼堂走、吹到群众家门口。制定300/400/500三种标准的宴席套餐,实现菜单标准化,让宴席菜不少、能吃好、少花销。车辆到管理部门登记,餐饮人员办理健康证,签订食品安全协议,实现服务规范化,让事主安心、宾客放心。规范志愿服务捧场子。村里红白理事会组织志愿者,喜宴上身穿“红马甲”,白宴上统一服装,事前承担食材采购、事中承担辅助菜品烹制、传菜上菜,事后承担餐具清洗等任务,既讲究了仪式感,又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宴请帮办乡邻的规模,平均每场宴席为事主节省5000-7000元的开销。
      注重引导力度,搭建群众身边的“宣讲台”。将县里出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十严禁”、群众婚丧事宜“十提倡”,在“新风堂”内广泛宣传,切实给人情“松绑”,给礼金“减负”。党员干部带好头。在开辟“流动新风堂”初期,为了打消群众疑虑,村委会动员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将宴席办在“流动新风堂”内,引导群众跟着走。遇到村民办喜事,村“两委”成员客串主持,村党总支书记为其证婚。村民办丧事,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大家集体吊唁,为终者送别。礼金标准记心头。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监督作用,通过制度设计与民主协商相结合,给乡村婚丧事宜立规矩。建设红白喜事“21516”标准,即亲属随礼不超200元,乡邻随礼不超100元,宴席标准不超500元,宴席不超16桌的标准。文艺演出有看头。编排《光盘行动泗县行》《杜绝浪费倡节俭》《泗州遍开文明花》等文艺作品,在宴席上,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新风堂”,通过快板、大鼓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深讲透“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让赴宴群众真切体会“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种粮难、土里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和不易,引导他们在“流动新风堂”中办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寓教于乐中树新风。
      注重引领广度,吹响移风易俗的“冲锋号”。充分运用“流动新风堂”资源,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在有声有色中倡树新风。通过录制宣传视频、拍摄微电影,在“新风堂”内循环播放,深入宣传移风易俗的好处和做法。同时,引导“乡村大老执”“乡贤五老”和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众心里认可和佩服的群体,走进“新风堂”言传身教,倡导文明风尚,远离不良风俗,让不跟风、不盲从、不炫富成为全镇人民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在榜样带动中倡树新风。将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志愿者等身边典型张贴在大巴车车厢内的显眼位置,并不定时地邀请他们给大家讲讲自己家充满温情的“家长里短”和“柴米油盐”,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在双向互动中倡树新风。将家中办宴席优先使用“流动新风堂”写入村规民约,一方面将“村规民约”订在每家每户的房前门前,另一方面让百姓记在心头心间。在“大巴车”里办喜宴的时候,执事会以互动抢答的方式,测试村民该项村规民约的掌握程度,对抢答正确的宾客发放相应的纪念品。同时,将积极借助“流动新风堂”践行移风易俗的事主进行宣传,优先纳入“泗城好人”考评,让他们实现从移风易俗的“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如今“流动新风堂”成为了婚丧礼俗新风尚,实现宴席有节制、群众不攀比、礼轻情意浓的乡风文明新局面。下一步,该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泗城镇实践“流动新风堂”的成功范例为蓝本,在全县其他镇村推广铺开,形成乘数效应,让移风易俗的“星星之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中安在线 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