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大杨镇小丁村:以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
[
发表时间:
2022-04-28
]
[来源:]
今年以来,泗县大杨镇小丁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总体部署,利用小丁村天然资源优势,融入本土文化和时代特色,重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村民精神文化阵地,以文明实践做好做活“乡村振兴”文章。目前,小丁村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3支,实名注册志愿者30余人,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组织,构建民生保障“服务圈”
小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党建引领强村,从全县招考的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和村内乡贤、宿州好人中选举村两委干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明确村书记任文明实践站站长,组建党员、乡村振兴、乡风文明3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党组织领导开展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同时,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驻村工作队将全村划分11个大网格28个小网格,以“网格员+党小组志愿者”的共管模式,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片区”。充分利用3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架起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之间的连心桥。疫情防控期间,小丁村党员志愿者们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乡村振兴两手抓,融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扶贫小组长三支党员志愿服务力量,精准聚焦,补齐短板,确保小丁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民生为本,筑牢惠民产业“硬支撑”
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活。小丁村立足壮大集体经济,着力发展村级扶贫产业项目,通过整合村资源,依托光伏发电、扶贫工厂、冬枣种植产业等,建设多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设“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指导开展特色林果、高效蔬菜、食用菌、小杂粮、中草药、花卉、培育葡萄等种植业及鱼、虾、鳅等生态养殖业规范化管理培训,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志愿者开展知识讲座等农业科技指导11场,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志愿者对脱贫户劳动力进行登记,形成数据库,动态掌握其就业情况。将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人员按照实际情况,一部分推荐到村扶贫工厂企业、种植基地就业,一部分由村提供环境、绿化等公益岗位,帮助其就业。同时,将村扶贫工厂转租给安徽省蓝波万门窗有限公司,该企业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以上,带动村内务工群众近30人,有力激发了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引导实践,绘就乡村治理“同心圆”
小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 结合,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治理需求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政策理论宣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宣传单页2000余份,参与人次达250余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农民夜校等载体开展活动25场,推动科技、法治等思想文化传播。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特色浓郁、时代特点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既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也弘扬了时代文明新风。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最美小丁人”等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文明新风,该村3人当选宿州好人,3人当选泗县好人,20人当选最美小丁人。为给广大村民精心“配餐”,小丁村推出让群众来“点菜”,村委会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按照群众需求点对点“上餐”,打通教育引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将继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文明实践促乡村振兴变成一种常态,一种自觉,让文明在小丁村持久延续。(中安在线 卢小丹 陆运动)
强化组织,构建民生保障“服务圈”
小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党建引领强村,从全县招考的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和村内乡贤、宿州好人中选举村两委干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明确村书记任文明实践站站长,组建党员、乡村振兴、乡风文明3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党组织领导开展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同时,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驻村工作队将全村划分11个大网格28个小网格,以“网格员+党小组志愿者”的共管模式,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片区”。充分利用3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架起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之间的连心桥。疫情防控期间,小丁村党员志愿者们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乡村振兴两手抓,融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扶贫小组长三支党员志愿服务力量,精准聚焦,补齐短板,确保小丁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民生为本,筑牢惠民产业“硬支撑”
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活。小丁村立足壮大集体经济,着力发展村级扶贫产业项目,通过整合村资源,依托光伏发电、扶贫工厂、冬枣种植产业等,建设多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设“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指导开展特色林果、高效蔬菜、食用菌、小杂粮、中草药、花卉、培育葡萄等种植业及鱼、虾、鳅等生态养殖业规范化管理培训,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志愿者开展知识讲座等农业科技指导11场,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志愿者对脱贫户劳动力进行登记,形成数据库,动态掌握其就业情况。将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人员按照实际情况,一部分推荐到村扶贫工厂企业、种植基地就业,一部分由村提供环境、绿化等公益岗位,帮助其就业。同时,将村扶贫工厂转租给安徽省蓝波万门窗有限公司,该企业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以上,带动村内务工群众近30人,有力激发了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引导实践,绘就乡村治理“同心圆”
小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 结合,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治理需求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政策理论宣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宣传单页2000余份,参与人次达250余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农民夜校等载体开展活动25场,推动科技、法治等思想文化传播。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特色浓郁、时代特点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既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也弘扬了时代文明新风。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最美小丁人”等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文明新风,该村3人当选宿州好人,3人当选泗县好人,20人当选最美小丁人。为给广大村民精心“配餐”,小丁村推出让群众来“点菜”,村委会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按照群众需求点对点“上餐”,打通教育引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将继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文明实践促乡村振兴变成一种常态,一种自觉,让文明在小丁村持久延续。(中安在线 卢小丹 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