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

欢迎来到泗县文明网!

文明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聚焦

    隋唐大运河与收藏“运河记忆”的人

    [来源: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 日期: 2020-04-21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每一个运河儿女的共同责任。

       605年,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是为通济渠,608年,隋炀帝沿洛阳东北方向开凿永济渠,沟通沁河、淇水、卫河,通航至天津,接着,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炀帝继续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至杭州段通航。至此,以洛阳为中心,通过通济渠、永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总长2700公里的中国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

       泗县,依河而建,依水而兴。运河之水,迢迢千里,孕育了泗县的文化内涵;运河两畔的人们,与运河结下剪不断的情缘,念念不忘这条母亲河的哺育和滋养。

       今天,小编就带着你,用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讲述一个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泗县小故事。

       一个收藏爱好者的“运河记忆”

       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于超。一个三十多岁,有着高大的身材,虎背熊腰的男人,不怎么爱说话,看不出一丁点是个心细,有思想,爱好收藏的人。

       于超的家,原本就住在泗县隋唐大运河东段的运河边上,有着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十里井。“很小的时候,就听老辈人讲我家门前这条河,当年是皇帝走船的地方。”第一次跟于超交谈,他张嘴说的就是我们泗县最古老的隋唐大运河。一个年轻人,在说一个跟古运河有关的话题,这难能可贵!

       “小时候在曹苗小学念书,放学回家,沿着河道走时常能捡拾到一些古钱币还有一些古陶器的残片。”于超说,这个记忆特别清晰,特别温暖。于超说,童年时光对于超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其外公,一个叫姜治淮的老人。在运河边上的一个村里,做了将近20年的会计。老人家和村子上其他老人一起,将曾经的运河人家的一些传说故事叙说的生动、有趣。祖辈口口相传的运河及其运河故事,成了于超和同龄人的一种文化启蒙与熏陶。

       高中毕业后,于超从运河边走出去,考到皖南一所专科学校去读书,学了一门跟机械制造有关的专业。后来又到江苏昆山一家机械厂里去上班。这些好像都和于超收藏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于超又竹筒倒豆子般的跟我说出他后来的故事。2012年,于超又回到省城合肥给一家挖掘机企业做售后服务,服务的范围是皖南一个地市。徽风皖韵,皖南的文化底蕴再一次唤醒这个运河边长大的淮北汉子喜欢上了收藏和制作玉雕。2014年,工作之余的于超自费学习了玉雕制作技艺。2015年,于超回到家乡泗县,痴迷于运河岸边老物件的收藏。

       让收藏,展现运河边的风土人情

       好多好多年,很少梦见过你,想一想, 是我淡化了,对你的记忆;你是我的村落,不该被我疏远,因为不改的乡音,是我随身的行李......  

       “因为十里井这个地方靠近水源,小时候,很多人家秋后菜园里都种上萝卜,收获后用板车运到泗县城里去卖。冬天农闲,家家就收割运河边上生长的芦苇打席子,也拉到城里头去卖。”于超不太爱说话,但只要说起跟运河和他的收藏有关话题,他总是一口气能说出许多的老物件,许多的曾经年代里的记忆。

       “对了,我现在的家中,还收藏有儿时人们经常使用的马灯,还有运河边人家饲喂牲口的牛槽等老物件。”于超的话语,激发我想去他家中,实地去看看那些跟运河有关的藏品。

       一个冬日下午,我走进了于超开在家中的跟运河有关的老物件收藏馆。一进门,就把我惊呆了。满屋子都是老物件,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这里一处上个世纪乡村百姓人家使用的老风箱,那里一处曾经影视剧作品中才能一见的老式热水壶,还有诸多的盆盆罐罐,屋子里面几间房间里,更是收藏下更多的老物件。于超家的老物件收藏馆绝对是一个运河文化风情园,它将几代人和上个世纪人们生存的空间,用乡愁和实物勾连在一起,去开启我们曾经温馨的记忆。

       在于超的家中,我见到一位老人。他就是于超的外公姜治淮老人,今年已是80岁高龄,身体还算硬朗,思路很是清晰。欣赏了一段时间于超家中的那些跟运河有关的老物件,留存下大量的值得收藏的定格下来的照片之后,我们就陪老人坐下来喝茶聊天。

       听姜治淮老人介绍,当年他们家就住在曹苗村十东队,队上当年有60来户人家。十里井庄当年东西庄头各有一眼老井,都打在古运河边沿上,水足着呢,冬暖夏凉,井水甜丝丝的好吃着呢。俺们曹苗大队当年种的萝卜水灵清脆,出了名的好吃。当年冬季农闲,俺们河畔人家,家家都会编竹篓、打席子、编折子,这也是俺们曹苗一片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姜治淮老人很是健谈,作为当年古运河边曾经的大队会计,老人一干就是20多年。曾经困顿年代里的生活琐忆,让老人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年代。

       让收藏展现运河边的风土人情,这是我爱好收藏的初衷。于超喝着茶,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大运河泗县段,在开发保护中焕发新生

       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现存运河遗址约47公里,其中有水运河故道约28公里,作为通济渠段唯一的在用活水遗存段,在历史岁月的洗礼中,基本保持一千多年前的原始风貌,见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承载着泗州人民的悠悠运河情怀,是古老泗州的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更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与勤劳。

       鉴于大运河泗县段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2013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自泗县广播电视台新虹桥向东约5.8公里于2014年6月2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为世界文化遗产段。

       近年来,泗县始终坚持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实现申遗、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有机统一,努力做好后申遗时代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大文章。

       泗县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管理规划》,对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进行整体性的保护规划。在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大运河泗县段多个资源点纳入其中,在《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泗县更是作为大运河文化建设的核心区域,进行统筹打造。同时,泗县启动大运河泗县段概念性整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积极谋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展示泗县运河遗址,挖掘泗县运河文化,打造安徽省运河文化名城。

       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在开发保护中正焕发新生。

       作为一个“运河记忆”的收藏者,于超家就在泗县隋唐大运河边。可是如今,于超和众乡邻们为了响应政府对古运河的保护与传承,陆陆续续都已搬离运河沿岸。曾经跟运河有关的生活记忆,好像只能通过于超的收藏,还可以被人们所怀念。

       于超和他的运河物件收藏,对于乡村来讲,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去感受地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于超和他的运河物件收藏,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

       不久的将来,在皖东北这片土地上,一座“宜业、宜居、宜游”水韵泗州、历史名城必将秀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共同期待!(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