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简报(2016)第四期
县委书记张志强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暨“十六城同创”第一次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2016年4月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召开第一次“十六城同创”的调度会,非常重要。2月22日我们召开的四项重点工作的动员会,其中“十六城同创”是重要的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爱洋书记、春峰县长、王鹏部长,还有相关牵头的县领导带着相关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工作探出了路子,找到了抓手,明确了目标。但毕竟是刚刚启动,成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重点和力度有待于进一步突出与强化,推进的保障机制和督查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无论是文明创建,还是“十六城同创”,对不少部门和干部来讲,还是新事物、新问题,相关的推进和考察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刚才几个部门作了很好的汇报,负责牵头单项工作的县领导也做了系统的通报,爱洋书记讲了一些工作的意义。这次调度会达到了初步的效果,工作就是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做法,提高水平。在大家讲的基础上,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四个认识,进一步解决好为什么创建的问题。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不可能到位。刚才我们看了文明办的专题片,对专题片中反映出的12个问题,大家扪心自问,应不应该解决,既然应该解决,那就是创建的需要,就是“十六城同创”的需要。开展“十六城同创”既是发展问题、转型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创建最大受益者是群众,创建直接的效果是提升城市的向心力、承载力、凝聚力、竞争力。要通过城市的创建、通过教育、通过宣传,把群众组织起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群众的素质提升。这样的城市才有向心力;通过创建把一些基础设施与欠账补起来,增强承载功能。通过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吸纳人口的功能,增强对外的综合竞争力。为此,要围绕创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第一点,创建是铸造城市之魂的需要。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灵魂,无论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也好,还是其它的15个单项,都要围绕提升市民素质、提升市民的参与度、提高城市文化和文明素养进行。只有这样一个地方的发展灵魂才能塑造起来,这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本。
第二点,创建是完善城市之基的需要。一个城市现代不现代,文明不文明,是不是规范有序,既体现在软件上,也体现在硬件上,现在我们城市建设管理的欠账很多,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满足不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需求,就需要通过创建把欠账补上。
第三点,创建是清除城市之弊的需要。刚才我们看到的12个问题,都是突出的弊端,农民转为市民的进程和规模,都不断地加快加大,就有一个素质待提升、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适用城市管理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大的提升,就无法适用新的城市化的需要,在现阶段如果抓不好城市管理,将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那么城市将会更混乱、问题将会更突出。
第四点,创建是夯实城市之本的需要。城市之本在哪?城市之本在群众、在老百姓。我们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通过创建来释放城市的温度,让生活在城市的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我走访了不少群众,也通过网络、邮箱,也还有与外出的创业者交流,大家感到我们的城市创建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其他地方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反映群众“之盼”;解决群众“之需”;为重要切入点。创建工作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只有这样,创建才有基础、环境、动力,才有保障,才能从根上更持久,这是四个认识。
对照四个认识,自上而下,尤其是各个部门,要解决四个误区问题。第一个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不要认为文明创建就是文明办的事情,其它的单项工作,就是其他牵头部门的事情,别的单位和干部就没有事了,创建事关人人,人人共享创建。如果我们的干部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怎么去发动群众。第二个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应付心理。相关单位认真反思一下,在工作中是不是搞明白了、钻进去了、抓到位了,得过且过,没有一个高的标准、高的目标、高的要求。第三个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畏难情绪。创建的本身对领导干部是思想理念的再创新、工作作风的再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责任、需要我们的担当、需要我们的闯劲和拼劲。在创建工作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号召力,带动群众去参与。第四个是只抓面子,不重里子的花架子作风。创建不是为了拿奖,要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要通过创建把社会正能量、社会新风建立起来。有些问题面子似乎解决,但里子问题没有解决。创建工作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但不能当形象工程去做,创建要符合群众的心理、愿望、诉求,去推进我们的创建工作,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创建突出的四大问题,进一步解决好怎么去创建
概括为四个层次:刚才爱洋同志也点到了,首先要抓好“对标、定标”的问题。“1+15”我们今年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对照省标准体系一一对应,确定目标,在此基础上项目化、具体化。15项单项工作亦是如此。我们要对照上面的考卷和要求,不能想当然去做。15项牵头部门,包括分管领导,要抓紧向省、市对口部门去汇报,汇报我们的想法、态度,请求支持和指导,推荐给学习典型。省里其他的地方已经成功创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这是当前“十六城同创”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是下大力度解决“脏、乱、差”问题。刚才专题片里所暴漏的12个方面都是“脏、乱、差”问题,去年我们集中处治了13个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们正式启动“十六城同创”,这些问题应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更好的改观,而不是回潮。这12个问题请文明办继续做“回头看”的督查,下次还应该对这些点进行回放。你们报道的这些我想只是“冰山一角”,要发现一个解决一个,涉及到占道经营的问题、出店经营的问题、乱停乱放的问题,继续要动脑筋抓好落实。关于“脏、乱、差”问题,用力的重点是哪些。重点在已建成的小区的整治,棚户区要通过棚户区改造,通过抓旧建新来解决,要分类施治、形成合力。第三个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专题片中12个问题其实都是改善建设的问题;关于整个城市的现状,市民、网民给我的留言都是道路的问题,今年关于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已经下达,要加快推进,涉及到近百个项目,教育类的、医院类的、公共服务设施类的、道路基础设施类的、河道整治类、综合管廊类的等等。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给城市的管理提升提供基本的平台,才能提高百姓基本的生活舒适度。第四个要着力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主线、长远的工程。这里突出体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请宣传部、文明办认真研究,到省宣传部请教一下,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另外要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有平台、要有阵地。打造精品社区也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进去,更需要教育系统做好、做扎实,这个学校要多动脑筋。
三、要完善四个机制,解决如何推进创建的问题
一要完善精准化的责任机制,解决如何推进创建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精准化的责任机制,县领导结合分工,牵头的部门与相关的配合部门,责任要进一步明确,文明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15个单项互相之间好多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叉不怕,不是互相推诿、扯皮,交叉的东西可以集中到一个单项中去,做好了,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受益、互相影响。千万要防止互相排斥、互相干扰、互相扯皮。
二要完善社会化的共建机制。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一些抓手、平台及活动来调动。去年我们开展了系列的评奖活动,这都是好的做法。要以少数人带动多数人,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第一个是县城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干部,这些人要通过所在的单位宣传、动员,让他们参与其中,要动起来。释放正面的力量,带动全家人、带动周边人。第二个方面的人群,学校、医院的老师、医生,要通过宣传动员这帮人来带动社会。第三个方面,以夕阳红志愿工作站和老年大学为基点,把城市的五老人员等资源和优势利用起来。第四个就是把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怎么更好的发挥,社会化的共建机制,有好多文章、好多事情要去研究、去做。
三要建立规范化的监督机制。比如暗访、通报,都是很好的方式。上次我给关工委出了个题目,把夕阳红志愿者和五老人员组织起来,给他们授牌,让他们做文明城市的监督员。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县委、县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的问题。
四要建立科学化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作为“十六城同创”自身的考核机制,一定要与前面的精准化的推进机制衔接起来,考核制就是落实机制,这个要有具体的清单。第二个就是把文明创建各项任务纳入到年度综合考核机制中,体现共建、共评、共考。在这个考核方面要赋予文明办强有力的权威,刚才爱洋书记讲了,我非常赞成这项工作,任何一项工作作为牵头部门,都不是部门本身的行为,那是代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考核过后的奖惩问题也要明确好。要通过财政预算、市场化的运作、政府购买服务,有效解决必须的经费和资金投入问题,通过考核,用以奖代惩的方式进行补助。